即將失傳的阿美族傳統音樂

人本關懷

讓阿美族學童能有傳習原住民音樂的機會


提案人 : 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
目標NT $111,888
已募NT $112,500
台幣 100.55%
集資期間:2020-03-10 ~ 2020-06-26
已結案

於時代變遷快速,原住民傳統文化慢慢流失,社團法人中華愛悅公益慈善發展協會(本會)培訓相關藝術音樂人才並促成文化新活力,為此建置原住民音樂課程,增加學習管道,藉以提升學生音樂能力,進而培育音樂文化傳承價值。由於音樂也是孩子們多元教育推展中重要的一環,我們想讓孩子們在音樂方面有學習及增加自信心的機會,因此期待有以下目標:

1. 讓原住民的音樂 保存下來
2. 讓原民的孩子學習部落文化
3. 讓孩子們與部落長輩們一起共學,以達老幼共學的目的


學童採蘆竹自製 排笛 的課程

在台東偏鄉服務已近十年了,有關於原住民音樂,在每年的豐年祭都會聽到、看到原住民的歌謠與舞蹈,大人小孩也都能朗朗上口 在早期阿美族社會中,樂器的使用大部分為歌唱伴奏為主,在偶然的一個機會下聽到了很強力打擊樂器的聲音,接觸了AMIS旮亙樂團將阿美族樂器提升成為主奏樂器, 團長利用簡單的打擊節奏或者清唱方式,對團員進行傳統歌曲的教唱,讓團員熟悉歌詞及歌曲旋律,再到樂器上進行樂器的演奏編排,演奏方式完全依靠自身對於音樂的感覺,或者突如其來的靈感,慢慢將曲子的輪廓堆積出來。此時所演奏方式大部份也以伴奏歌唱為主,漸漸的熟悉基本節奏型態及伴奏形式後,再找出更多演奏方式,豐富合奏的內容; 以上的故事中不難可以知道 這種學習方式真的是太傳統了,將以前的文化,沒有譜, 只靠片斷的記憶再組合起來,這麼難得的文化 唯一的保存下來的方式就是讓部落的孩子學習這樣的技藝。



原民樂器: 竹鐘

竹鐘在阿美族傳統社會制度中,是傳統婚禮時用來報喜傳訊的工具。族人會在自宅門口拿著單管竹鐘這個器具,以敲擊地面的方式,宣佈這項喜事, 在當時敲擊的方式並不限任何節奏,沒有特定節奏,主要用竹子的中空產生絕佳的共鳴效果。竹鐘的命名,也是因為敲擊的音色像鐘聲一樣;另外一個含意,則是希望演奏竹鐘時, 將祝福傳遞像鐘聲一般的廣傳且遙遠。


部落初學原住民樂器的小朋友穿著族服練習竹鐘


執行方式:
師資:
AMIS旮亙樂團的團員是指導學童學習的老師

樂器 :
(我們需求的樂器都是竹製)
部落的長者說「竹子是上天賜給原住民最好的的禮物」,原住民文化傳承,做為原民文化的載體之一,竹樂器的製作在計畫中原為非常重要的一環。但由於我們的孩子還太小,只能委託部落長者採竹、烤竹、加工以完成竹樂器的製作。計畫執行以教導孩子們傳統歌謠演唱與竹樂器演奏為主,希望在傳統音樂的薰陶下,孩子們能更沉浸於部落文化之中,以達文化傳達的目的。
由於我們的孩子太小,只能委託部落長者採竹、烤竹、加工完成竹製樂器。
上課地點:台東縣卑南鄉富山村10鄰富山80號 莿桐書屋
上課時間:每週六上午9:00 - 11:00

課程內容:
1. 排笛的基礎與曲目練習
2. 傳統歌謠教唱
2. 大筒鼓,竹鐘節奏練習
3. 竹鼓節奏練習
4. 木琴基礎與曲目練習
5. 合奏練習

學習不中斷 才能找回 即將失傳的阿美族傳統音樂

以下是本會108年8月在台北中正紀念堂的感恩音樂會 現場錄影


提案目標:

  1. 本會以音樂及表演藝術、文化傳承為前題,教導書屋學童原住民樂器,原住民族傳統音樂在現今台灣音樂學術領域尚未歸類,豐富器樂文化須保存原有面貌以及發展其多元性以傳遞阿美族音樂文化之美外,並在台灣傳統音樂領域裏分類範疇。
  2. 原住民傳統技能傳承人才發掘。
  3. 時代變遷快速,當忙於適應時代變遷的腳步,當正學習新時代科技的產物,當無暇分身於部族的事物時,其實我們也正走在族群認同變遷、文 化快速流失的路上。經由相關藝術音樂人才之培育,加強自我認同教育,並以此激發文化新活力。
  4. 透過傳統歌謠唱,增加族語學習管道、促進學習動機及拓展族語使用場域,藉以提升學生族語能力,活絡族語意識氛圍,進而培育族語傳承薪火,落實多元文化共榮價值。
  5. 音樂是孩子們多元教育推展中重要的一環,我們想讓孩子們在音樂方面有學習及增加自信心的機會。只是目前因經費來源及樂器設備...等問題, 遲遲無法完整地做好這項計畫。為了使課輔班孩子的身、心、靈都能得到足夠的照顧, 並藉由族語學習、音樂欣賞、族語歌謠及原住民舞蹈等課程,培養孩子們第二專長,提升孩童學習意願及學習成就,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6. 冀望藉由音樂教學,讓孩子們能透過族語、音樂、聲音來探索和表達自己(抒發情緒的管道)。這是一份富有獨特生命價值的禮物,不僅僅能給予孩子們多樣化的適性發展、潛能發揮,更能提升孩子們的自信心,有助發展正向人格與積極的人生觀。


目前學習狀況:

  1. 一首完整的阿美族打擊樂器的表演內容包括了: 傳統歌謠 、傳統舞蹈、原住民打擊竹樂器,因此,都一定會先學族語為基礎,目前書屋的孩子每週仍持續學習阿美族語 + 傳統歌謠 --> 每週1-2 次的族語課+部落的古調歌謠 + 傳統舞蹈。
  2. 自108年起開始學習以原住民打擊竹樂器演奏及族語歌謠,因此開設原民樂器 學習課程,並衍生相關經費需求。

  3. 目前我們只有二個竹鐘, 因書屋的位置位於台11線的延海邊比較容易潮濕,我們的二個竹鐘在1月份已送修重整。


平日學習狀況


平日學習 原住民樂器 - 竹鐘及非洲鼓 的狀況

平日學習 原住民樂器 - 竹鐘 的狀況


經費預算 :




如有超標的經費如何運用 :

因目前我們只有二個竹鐘,如有超出的經費在40000元以上的話,我們希望能購置一個 木琴



如有超出 12000元的話可加購一個竹鐘



如果低於12,000元的話則做為下一階段的師資費用

時間規劃:

1.募資時間 : 2020/03/15

2.課程執行時間 : 2020/03/15 - 2020/05/23


回饋品介紹 :

1.贊助300元,回饋品為電子感謝卡



2. 贊助500元者,回饋品為 電子感謝卡+原民圖騰零錢包 (長10CM + 寬 9CM )



3.贊助1000元者,回饋品為 電子感謝卡+原民圖騰置物包(筆袋或化妝袋) (長20CM + 寬 11.5CM )



4.贊助2000元者,回饋品為 電子感謝卡+原民圖騰小斜包 (長22CM + 寬 17CM )




5.贊助5000元以上者,電子感謝卡+原民圖騰手繪大包 (寬47CM + 寬 33CM + 底 14CM)

原民圖騰手繪大包,包上的圖騰是手繪的,每個包製做+彩繪+吹乾的時間約需一週時間,請耐心等待


(以上大、小布包回饋品因都是手工製作,包上的圖騰可能都會不一樣,無法固定圖騰,因此,採隨機出貨方式)


預期效益:
1. 鼓勵學原住民學童重視自身的族語教育,增加學習母語的興趣,並提高學童的自我肯定與認同。

2. 藉此課程之交流,培養學生能主動使用母語做為日常生活溝通工具, 進而讓學生更瞭解原住民族群的語言及文化。

3. 透過本計畫有助於課業落後不喜愛唸書、偏差行為,人際溝通互動不良與心理需求情形之學童。

4. 透過才藝技能樂器學習,團體活動、人際溝通互動等課程,幫助影孩子們的面向及特定發展,增加注意力、察覺力;發展社交、人際關係技巧;減少焦慮、 情緒 暴怒和過動,達到鼓勵身體的、心理的、社交的和情緒的健康,訓練耐心、溫和及持續力的態度,培養良好品性。從音樂學習中握住自我實現的真實感,長出夢的芽、勇敢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

5. 透過本計劃課程內容,讓年青的一代學習族語、族語古調歌謠、由部落長者指導下一代學習製作原住民竹樂器、在部落中落實原住民文化的傳承目的。


風險與承諾

1.活動結束後,辦理情形及捐款明細,刊登於本網站中。


2. 若此募資專案未達預期目標,全數的贊助金額扣除手續交易費後,會全額退還給所有贊助人。


3.專案結束後,會在一個月內和捐款人確認完相關寄送地址後,將回饋品,會以郵寄的方式寄出回饋品,惟本島以外的地區郵

資須自付。
4.目前回饋品之設計樣式僅供參考,仍須以實際為主,還請多加包涵。


5. 請贊助人務必提供正確完整之姓名、聯絡方式、聯絡地址(含郵遞區號),以便回饋品送達。


6. 本專案收到之款項將由本會提供抵稅收據。

給贊助人的話

謝謝您們的贊助, 此次集資募款主要的目的,主要是讓我們莿桐書屋的孩子們能透過 竹鐘、竹鼓、筒鼓、木琴...等樂器來延續原住民音樂文化生命,透過學習各種竹製樂器與原住民歌謠的了解及推動,讓年幼的一代透過學習族語、古調歌謠、由部落長者指導下一代學習製作原住民竹樂器、在部落中落實原住民文化傳承為目的

孩子們的學習是不能停止的, 本次的集資募款主要是希望募得下一梯次的師資費用與部份樂器的費用,讓孩子們的學習能更上一層,更精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