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募前必備知識

提案人的角色,本質上就是一個媒合的仲介,讓一件好事或一個想法,具體成為一項專案計畫,並藉由推廣,讓意願高的贊助人,一起來贊助專案、實現夢想。

群眾募資專案,簡單來說,就是「募到一筆錢,去做某一件事」,這是一個專款專用的概念,以專案出發為主,完成一個既定的計畫。
目前一般的群募專案模式,是由提案人(無論個人或團體如組織及/或單位等,皆稱為提案人),在募資平台上,詳細說明欲執行的計畫或欲達成的目標,
計算出總執行資金,在向贊助人(包括相關人士、目標對象及社會大眾),請求不同金額的贊助,同時提案人依照不同金額提供相對應的回饋,以鼓勵贊助。

另外,專案須設定募資期間,通常以1至2個月居多,期限內募資總金額達成或超過目標,即為成功募資,募資平台將全數金額,扣除相關費用後,交由提案人進行計畫執行。若未達目標金額,將扣除金流手續費後,退回贊助人。

群眾募資平台扮演著一個公正,可信賴,且協助媒合的角色,讓提案人及贊助人,在互相不認識彼此,尚未建立信任感的前提下,確保金額在達標後,提案人可取得資金,並依其專案說明內容執行。

這個專案的目標是什麼?
說明清楚一個專案,並非一蹴可幾,以下是我們建議的方法。
可以先嘗試用30秒的時間,口頭清楚說明專案,並以吸引人的方式陳述。
或,試著用100字以內的文字,將專案簡要書寫下來。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需要較多的時間來說明,或者上百字的文字描述,然而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縮減,整個過程像從沙裡掏金一樣,會越來越精鍊,直接讓人知道重點在甚麼地方,減低訊息中的 「噪音」,讓接收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瞭解到兩件事情:

1.做這件事的意義    2.為何要贊助這個專案。

透過上述方式,提案人可經由一次一次的洗鍊,找出專案中最有力道的核心價值,有了它之後,專案DNA抵定,就能確認專案之後的走勢了。
接下來,就如同嬰兒的成長一樣,逐漸發展出各個部分。然而,對於專案來說,專案的成長茁壯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募資成功。

專案前置作業
建立專案前,有三個必要的前置工作,這部分在商業上,即為市場調查。
之後可依調查的結果,量身打造專案撰寫方向,不僅可以檢視專案初衷,更能初步了解市場,簡單來說就是贊助人在意的事,分述如下:

可行性評量

  • 在專案中的受助人為何需要這項計畫?
  • 為何這專案有效?以及要解決這個問題,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案?
  • 提案人已經具備哪些資源及能力,之前曾做過那些努力?
  • 專案跟贊助人的關係是甚麼?與贊助人的連結又是甚麼?
  • 專案中提供的回饋品與專案的相關性或可行性?是否吸引贊助人?

以上這些問題,需要提案團隊仔細思考,並不會有標準答案,但最後的答案,肯定是要對募資具有幫助的,而這些內容之後都會寫入提案中。

相關資訊收集
資訊收集方式包括,問卷調查、網路搜尋、文獻書籍、新聞報導、當面訪談。

就實務上來看,提案人的想法,跟贊助人的想法肯定有落差。而社會上對於這件事的觀感,也將是影響專案成敗的主要因素。
因此,除了進行新聞、網路搜尋之外,問卷調查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問卷調查的設計,主要是希望瞭解目前潛在贊助人,他們在意的內容是什麼。

進一步看問卷調查有兩個重要功能:

  1. 專案面:問卷結果可做為專案撰寫依據,可有效與潛在贊助人溝通,若依照他們所傾向的內容打造專案,成功率自然就會提高。
  2. 宣傳面:這是一個事前的行銷,不僅僅是一個預告,更可以知道哪些人或是哪些族群會對這個專案有興趣,將成為正式上線之後首批宣傳的對象。

專案風險評估
在專案開始募資、執行、發放回饋品時,贊助人可能會誤解,或是一些人力不可控制的情況,相關注意事項的說明。
風險評估撰寫的必要性,不僅是一種先說好規則的概念,也是讓贊助人更能放心的做法。
這部分可以多參考各大平台上專案的風險評估,或者專案執行的「但書」。
但切記不要給人覺得是一種卸責的心態,而是給人一種溫馨提醒,增加贊助人對專案信心的內容,以提升贊助人贊助意願為目標。

例如:回饋品是手工做的,有以下兩種寫法,哪個比較好呢?

  1. 回饋品皆由手工製作,顏色尺寸或許有所不同,皆以實際出貨為主。
  2. 回饋品都是用愛心手工做的,每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心意,不會跟專案中的示意圖一模一樣,希望您會喜歡。

專案本身雖然是一份合約的概念,但用字的溫度,會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值得多多體會。

 

本文刊於 《群眾募資 實戰行銷策略》作者  石宗仁

TOP